动感新三峡
作者:张钧 更新时间:2015-09-15 15:15:01
三峡的城市中,什么多?我的印象:广场多,健身的人更多。行走三峡,来到万州。信步万州和平广场,这里是长江和苎溪河的交汇处。交谊舞、健身操、太极、抽陀螺、羽毛球……广场上健身的市民人满为“患”。患,就是担心。行走广场之间,真的生怕被谁碰着了或者碰着了谁,最担心的是抽陀螺的大爷,那一鞭子甩过来……想想,那鞭子可是抽得十八斤重的钢制陀螺滴溜溜猛转。
正走着,一大爷斜背着一长布袋,看了我一眼,然后指指肩上的布袋。我眼光征询,大爷意欲何为?大爷不语,又指指布袋,也是询问的目光。大爷的“行话”咱不懂啊,难道是要卖给我什么东西?以前曾经碰到过几次陌生人的搭讪,从怀里拿出一相机,或者一台手机,有的是拿出一望远镜,神神秘秘地兜售,多是用眼神征询。老大爷慈眉善目的,不像是如彼为之之人啊。
眼神交流不畅,大爷发话了:“来一下?”来一下什么?
《论语》中说,对老人要“孝”,怎么孝?要“无违”,也就是不要违背的意思。不违背大爷“来一下”的请求,我也得知道“来一下什么”啊。大爷又说了一句话,他说的话很“重庆”,很“方言”,听不懂。旁边一直在打羽毛球的几位大叔阿姨,停下来笑言解释:“他是在请你打羽毛球!”大爷这时也把羽毛球拍拿出来了,“来一局?”
NO,坚决NO。咱平时跑跑步还行,那些技巧性的运动,非我擅长。大爷的“厚爱”,咱只能礼貌地婉拒。大爷来了一句:“年纪轻轻的,羽毛球不会?!”周围人哈哈大笑,也弄了咱一个红脸。看来,在三峡,不会点羽毛球,不会点运动项目,那真是OUT了。
在巫山,在开县,在涪陵,在云阳,在奉节,在万州……行车在三峡的城市当中,峰回路转,依山随路,转过山坡来是一个广场,转过路去是一又一个广场,街边公园散布其间。早晨,晚上,大大小小的广场、公园里边,处处是健身的人,热火朝天,好不热闹。
三峡人的新生活,来自于三峡工程。巫山,以前的旧县城仅有0.8平方公里,主街道最宽处才9米,哪来的广场公园?!万州,城区只有三条狭窄的道路,连逛马路都是奢望,何谈健身!
三峡工程建设以来,移民大规模迁建给三峡的城镇建设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巫山的城市面积是原来的20多倍;万州的城市常住人口达到了80多万,已经发展成重庆第二大都市;涪陵,正在建设的新城,就超过了现有城市面积;开县,不仅有美丽的滨湖大道、星罗棋布的广场,还专门建有环湖自行车道……
更为重要的是,三峡库区的淹没区县,在移民搬迁建设中风物长宜放眼量,以长远的眼光,长远的规划,注重完善城市功能,修建体育场馆,修建健身设施,修建广场公园。一座座现代化的都城,靓丽地展现在峡江两岸。
在开县,早晨外出拍摄,偶遇退休教师陈老师。说起开县,陈老师兴奋和自豪溢于言表:三峡工程让开县的城市建设超前四、五十年,起点高、品质高、大手笔。如今的新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30万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4平方米;博物馆、规划馆、体育馆、体育场、室内恒温游泳馆,一大批城市功能场馆竣工投入使用;滨湖公园、月潭公园等总面积近600万平方米的城市公园,让老百姓休闲健身有了好去处。如今的开县,已经是“国家园林县城”、“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市”、“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城市优秀案例”。
在开县室内恒温游泳馆,馆长告诉我们,现在游泳馆每天的人数达到一两千人。
在开县凤凰广场,60多岁的谈中秀把“柔力球”作为健身项目。健着健着,她成了柔力球专家。现在,她是柔力球的重庆冠军,在全国,也获过三次冠军。
说起三峡健身的人为何如此之多,陈老师说,三峡的移民都移富了,很多在城里买了房,有了工作。收入高了,就业好了,生活稳定了,当然就有精力、有心思考虑健身了。陈老师对生活在开县很自豪,“开县在努力实现‘三个50’,到2016年建成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城市框架,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城镇群框架。财政收入达到50亿。”到那时,开县会更好。
说起三峡的健身热潮,一位移民局干部的话不无道理:大城市,北京、上海,每天光上班、下班的路途就要三、四个小时,路上五、六个小时也是家常便饭。早晨要五点起床,做饭、送孩子,哪有时间健身!哪像我们,生活轻松,上班惬意,没有压力,有时间健身,有心情健身。这让我想起了涪陵那位邀请我打羽毛球的大爷。在他看来,打打球,健健身,是“常态”。不会,不做,是“非常态”,几乎成为“三峡另类”。
看来,再去三峡,我得先学会打羽毛球。实在不行,整俩钢陀螺,做做样子。否则,还会被三峡大爷们和“三峡大妈”们所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