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创作手记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 创作手记 > 正文
三峡物语——丰收记
作者:皇甫万里  更新时间:2015-09-07 15:18:00

      九月的《新三峡》,带我走过漫山遍野碧翠芳香的果林和金黄璀璨蜿若丝带的水田,像是观光了一场丰收的大阅兵,尽览库区作物“兵种”之繁盛、品质之优良。走进乡间,我们望着一陇一陇稻田,它们或笔直,或蜿蜒,层层叠叠,美不胜收;漫步山间,我们鼻息轻嗅,有群山遮不住的瓜果飘香与谷物芬芳,团团锦簇,枝枝饱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三峡库区乡村画卷。
      天地人,从古到今,都是理论同实际结合相辩驳的话题。其实,简而言之,就是时势造化、人、生存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论在怎样的一个时代条件下,我们走过路过,便能看到一方水土蕴一方谷物,这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基础。有了落地生根的谷物,才有了安土重迁的人,才有了这里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繁衍,才有了这里不断演变的农耕文化和自然风俗。谷物养人,人养谷物,这种互哺,恰恰是保障人与自然轮回不止的最简单的方式。在这种人与谷物的互哺关系中,人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所以才有了耕作方式的的不断改善,谷物品种的不断改良,谷物产量的显著提高。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打破了大山对三峡库区人们的阻隔,这里的农业开始向现代化的、立体式的、生态的农业发展模式转型。这里的村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这复杂的地形条件下耕耘着最简单朴实的温饱梦,他们日复一日的耕作,点滴竭尽创造执首,是这片大地画廊的缔造者,即使岁月更替,画卷更颜,初心不改。他们因最初的家园梦想,成就了最终的梦想家园,这是一段不了的故土情缘。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一些旧的文化也逐渐随着旧的劳动方式消逝,它们虽然落后,却不代表已经丧失了价值。走进三峡,我们会在老人家那里了解到一些令我们感兴趣的旧文化和旧事物。他们说这个时代变化的太快,转眼间,机械船舶代替了船工摇橹,机械收割代替了人力牛耕,老人家过去耳熟能详的船工号子和劳动号子,也渐渐地在我们的耳边成为小众文化,甚至有可能成为绝唱。他们不禁唏嘘,这是他们那个时代鲜明的记忆和印记。每当唱起,身上便有了卯不完的气力,仿佛能够催促着船只飞速前进,谷物疯长疯产。当你在长江边看到那些遇到媒体人便兴奋不已要唱起船工号子的老渔民,田野里面对镜头就想激情高歌劳动号子的老人家,你便会发现他们对那个时代的文化爱得深沉而热切,那些号子是那个时代不具象的偶像,歌唱中倾注了一个世纪的痴狂。
      《新三峡》,一群执着追求的光影人,他们用转动伸缩的镜头以旁观者的视角收录着三峡库区崭新蔚蓝的九月,他们在收获中奔跑,也在奔跑中收获。
30新闻资讯A
公司名称:中央新影国际传媒
办公电话:010-63943203
传  真:010-63943203
邮  箱:xsxszz@zyxygjcm.com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1号(西长安街复兴门西段)梅地亚中心写字楼11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