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7天:《新三峡》向百万移民致敬!
倒计时7天!6月26日,国内首部3D纪录电影《新三峡》即将震撼登陆人民院线。三十年光影沉淀,十年匠心雕琢,史诗巨献即将启幕!
余胜清的回眸一望,定格了百万移民的壮丽画卷,也感动了整个中国!
利用世界语言,讲述三峡巨变!《新三峡》是一部全景式展现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新风貌、新变化、新发展的史诗级作品。在影片中有一群人的故事注定被载入史册,他们就是三峡百万移民。其中,有一个名字,一个回眸,成为了百万移民精神的生动诠释,他叫余胜清。 ,时长07:37
余胜清的回眸一瞬: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
2000年8月13日,重庆云阳港,三峡工程首批外迁移民告别家园,前往上海崇明岛安家落户。在登船的那一刻,云阳南溪镇移民余胜清怀抱熟睡的女儿,深情回望故园的瞬间,被记者快速捕捉下来,成为了三峡移民“舍小家为大家”情怀的生动诠释。
余胜清的回眸一望,流露出他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但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余胜清一家举家外迁到了上海崇明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百万移民的壮丽史诗:世界级难题的破解
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凝聚着中华民族百年梦想。而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百万三峡移民工程被称为“世界级难题”。
为了解决库区容量和资源有限的实际问题,保障移民搬迁后的生活质量,在大部分移民就近搬迁的同时,国家及时调整移民政策和思路,鼓励更多的移民出省市,外迁安置,有近20万的三峡移民走出库区,搬迁到了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湖南、湖北、等省市,开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
自1993年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启动,到2020年全面完成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重庆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30多万人,涉及全市16个区县。这其中,有离开肥沃的土地向后靠,把新家建在瘠薄的山梁台地上的移民;有离乡背土,远赴千里重新安家的移民;还有含泪砍倒亲手栽种的定情树,给父母亲迁坟的移民。
为了维护好移民群众利益,国家不断调整、完善安置政策,最终促成了百万移民顺利搬迁的壮举。
移民新生活: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
三峡工程百万移民,不仅仅是人员迁徙、家园变换,更是经济社会从打乱到重构的艰辛历程。为了帮助移民在新的土地上扎根,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编织起一张包括就业、社保在内的“民生保障网”,使移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余胜清一家在上海崇明岛的生活就是百万移民新生活的缩影。他们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享受着普通人简单的幸福。当年回眸一望的大照片还挂在余胜清的卧室里,怀念的是家乡,寄托的是希望,永恒的是记忆!
像余胜清这样的外迁移民如同一颗颗播撒在各地的种子,曾经的三峡人走出大山,走出库区,走向全国,在安置地的包容接纳下,落户扎根,抽枝长叶,日益花繁叶茂,果实要累累。
从1993年开始到2009年三峡工程搬迁安置任务如期完成,经过搬迁、后靠、外迁、重组、复建,三峡移民经历了17年值得铭记的峥嵘岁月。如今,百万三峡移民,正在新的家园里,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着崭新的生活。
致敬百万移民:他们是三峡精神的化身
三峡精神是什么?是甘于奉献、勇于开拓的精神品格;是舍小家为大家、顾全大局的家国情怀;是自强不息、勤劳朴实的奋斗精神。而这些精神,在百万移民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他们是外迁山东的移民熊德国、外迁浙江的移民朱远国,以及无数个像余胜清一样背井离乡、外迁安置的普通人。还有一个群体,他们在背后默默支援、默默奉献,他们是以冉绍之为代表的移民干部群体。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部百万移民的壮丽史诗,铸就了一座三峡精神的不朽丰碑。
他们是三峡的英雄,是时代的楷模,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倒计时7天!6月26日,《新三峡》即将登陆人民院线。让我们共同走进影院,感受百万移民的壮阔史诗,致敬不朽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