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动态资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 正文
倒计时5天-向祖国致敬!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6-30 21:16:08
倒计时5天-向祖国致敬!

      百年安澜梦,大国治水史! 《新三峡》是我国首部全景式展现三峡百年宏图,从构想到梦圆再到崛起的纪录电影,是献给祖国的一曲荡气回肠的深情赞歌!

 
      在华夏大地的锦绣山河中,长江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巨龙,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与梦想。而三峡工程,恰似镶嵌在巨龙身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制度优势、民族智慧和时代精神的光芒,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如今的三峡,江如玉带、城若明珠、高峡平湖、美不胜收!当我们陶醉于今日长江的美好祥和,是否还有人记得——大江安澜的底色,是用千年洪殇染就的血色记忆。
      长江的洪灾史,是一部浸透血泪的千年抗争史。史书记载,从汉朝到清朝,平均每十年就有一次毁灭性洪灾。1931年长江决口三百余处,武汉街头行船三月;1954年洪水淹没农田4700万亩,京广铁路中断百日。而1998年的夏天,长江的咆哮达到了顶峰。

      8月1日凌晨,6岁的小江珊在睡梦中被爷爷推上房顶,转眼间洪水就吞没了她们的房屋,在汹涌的洪水中,江珊抱住了一棵杨树,9小时后被武警战士救起。然而洪水吞没了她的奶奶、妈妈、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共5位亲人。

 
      六天后,武汉龙王庙闸口,江水漫过29米死亡线。16名党员咬破手指,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木牌按下血印。暴雨中,唐仁清的呐喊被涛声吞没:“若决堤,我第一个跳”!那一年,受灾严重的中下游五省,死亡1526人,受灾人口2.23亿,直接经济损失1660多亿元。肆虐的洪水,是长江中下游两岸人民的噩梦。经历越惨痛,人民对三峡工程的期盼也就越热切!三峡工程的构想,犹如一颗深埋在历史土壤中的种子,历经几代人的浇灌,终于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早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就曾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个民族梦想才真正照进现实。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但党和政府始终没有忘记三峡工程的重要意义。毛泽东主席面对滔滔江水,豪情满怀地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丽诗篇,为三峡工程的建设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重要时刻。在接下来的十七年里,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三峡工地,他们带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投入到这场波澜壮阔的建设大会战中。

 
      在建设过程中,无数普通的建设者们同样功不可没。他们有的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大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抱负来到这里;有的是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凭借着自己的技术和智慧为工程建设添砖加瓦。他们不畏严寒酷暑,不惧艰难险阻,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浇筑着这座世纪工程。在那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到处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集体奉献精神。

 
      三峡大坝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从1993年开始施工准备,到2009年三峡工程如期建成投产,中国人用了整整17年。
      2018年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健步登上三峡工程大坝坝顶,极目远眺长江下游,千帆竞发的繁忙景象尽收眼底。习近平深情地对大家说,“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行,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三峡工程是时代的产物,它铸就了伟大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就是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勇于突破传统,敢于尝试新技术、新方法,展现了创新的勇气和魄力;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敢于担当责任,不推诿、不退缩,体现了担当的精神;他们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彰显了团结的力量;他们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奉献,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三峡工程,诠释了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因水而变,因水而兴!如今的三峡,已蜕变为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碧波抚平洪殇旧痕,青山映照时代新颜!这座承载民族梦想的世纪工程,正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生态文明与强国建设的壮美交响。站在三峡大坝上,极目远眺,高峡平湖,碧波荡漾,一艘艘巨轮穿梭往来,一幅繁荣昌盛的景象尽收眼底。这一切,都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并由然而生发自内心的感动与敬意。

 
      是啊!几代人的拼搏,几代人的奋斗,几代人的创新,几代人的奉献;造就了盛世安澜的大坝,也造就了百业俱兴蓬勃发展的新三峡。为时代留影,替国家存像。作为国家影像的纪录者、典藏者,中央新影《新三峡》剧组秉承这一光荣使命。用责任与坚守,记录大国之梦,见证三峡之变,守望三峡之情。我们用镜头讲述三峡变迁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们用科学与求证,回应社会对三峡的世纪之问、百年之问、生态之问、人权之问,发展之问。我们以人文高度、哲学深度、客观角度、公正尺度和人性温度,展示一个真实的三峡、客观的三峡、发展的三峡。

 
      一次次记录,一次次发现;一次次见证,一年年守望。30年跟踪纪录,10年精心创作打磨,11位中国院士倾力支持、50多位专家、领导参与对话,100多位学者和亲历者现身说法。穿越历史的河流,揭开神秘的面纱。30年来,我们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在记录,见证、守望三峡的同时,用作品讴歌三峡,用光影致敬三峡!
      我们致敬奋斗、致敬拼搏,致敬伟大的三峡工程!我们致敬历史、致敬创新、致敬三峡工程的决策者、开拓者、奉献者!我们致敬祖国、致敬民族、致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人民!更致敬这个伟大的时代!岁月流金,光影永恒!《新三峡》——向您致敬!

 
      6月26日,让我们共同走进影院在《新三峡》的壮丽史诗中触摸中华民族治水兴利生生不息的时代脉博感受新三峡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律动与心跳26日,“人民院线”《新三峡》——不见不散!
ABOUT US动态资讯
公司名称:中央新影国际传媒
办公电话:010-63943203
传  真:010-63943203
邮  箱:xsxszz@zyxygjcm.com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1号(西长安街复兴门西段)梅地亚中心写字楼11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