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朝诗人元稹的优秀诗篇,早在千年前就已向世人道出了巫山美景 的绝世独立。
巫山,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胜景迭出,山富水绕,素有“渝东门户”之称,古时便颇负盛名,而今“ 新三峡”也从这里雄起。11月11日,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热土,迎来了“发现新三峡”旅游专家景观考察团的到来。
巫山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峰奇峡幽闻名于世。长江三峡的巫峡全部和瞿塘峡的一半位于巫山县境 内。“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著名的巫山“三台、八景、十二峰”屏列巫峡两岸。
在巫山县领导及旅游景观推荐人的陪同下,“发现新三峡”旅游专家景观考察团首先来到了坐落于长江三峡 巫峡口以北的文峰观景区。
文峰观位于巫山县城东南19公里,巫峡西口北岸箜篌山西部,顶峰海拔720米。公元1786年(乾隆51年 )以前文峰观称为凌云观,该观为道教全真龙门派道观,史载巫山道教文化,文峰观始建于明代。曾有唐朝李白题壁诗句《登巫山最高峰晚》。
文峰山体陡峭突兀莽苍,为巴渝之锁钥。山形尖耸如文笔而得名,坡度多在60度至70度之间,临江一 面绝壁断崖刀劈斧削。
此时已到冬季,文峰山彩叶飘飘,野生合欢树花开正艳,著名的三峡红叶虽未完全红遍,但也初显秀 美。登到文峰观顶处平台,观三峡红叶,望巫山云雨,虽然气温低,山风大,但专家们依然醉心于美景,手中相机的快门声此起彼伏。
在文峰观的大殿前,被“发现新三峡”同团专家爱称为“老范”的范克高夫,是来自比利时的国际休闲产业 协会高级顾问。他对于这门中国独有的宗教十分感兴趣,在大家的鼓励下,拿起签筒尝试了第一次抽签,“老范”求签的姿态天真可爱,其他专家团 员看到他这童真的一面,无不忍俊不禁。
在欢笑声中,考察团一行离开了文峰观。 行程的第二站就是巫山博物馆。巫山博物馆坐落于美丽的 巫峡口,奔腾的长江与大宁河交汇于此,建筑与自然风景完美的融为一体。博物馆占地面积1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9900平方米,是展示和传播巫山文 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巫山市民引以为豪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在欢笑声中,考察团一行离开了文峰观。 行程的第二站就是巫山博物馆。巫山博物馆坐落于美丽的巫峡口, 奔腾的长江与大宁河交汇于此,建筑与自然风景完美的融为一体。博物馆占地面积1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9900平方米,是展示和传播巫山文化的重要 窗口,也是巫山市民引以为豪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巫山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设计围绕“突出主旋律,建设新巫山”的主题,展出的文物极具地域特色, 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巫山博物馆共分为“华夏之根”、“文明初始”、“巫风烈烈”、“长河遗珍”、“灵山毓秀”五大板块,有石器时代的石 器、战国时代的青铜器和悬棺等都陈列在此。详尽的介绍了从原始社会起长江流域的巫山文化发展脉络,同时结合声、光、电、多媒体、三维动画和 互动模拟等先进科技,将原本枯燥乏味的书面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连见多识广的专家们,也沉浸在其中乐此不疲。
同时,在解说员的介绍下,专家们更是了解到在三峡文化抢救保护工作中,文物工作者所付出的艰辛 与风险。青山不言,文物有声,在三峡库区文物抢救性保护、发掘的背后,是平凡,是寂寞,是艰辛,是无法用语言、数字、图片以及一切多媒体手 段完全展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专家们这些天走访各地所感受到的三峡精神。
江风阵阵,汽笛轰鸣,“发现新三峡”旅游专家景观考察团来到了二号码头,乘坐“新广州号”游船,泛舟 在巫峡之上,去一探“神女”真容。神女峰,也许不能说她是中国最著名的一块石头,但她一定是最多情的那块。
据巫山当地传说:玉帝之女瑶姬下凡助大禹治水,之后化身为石,为庄家保丰收,为行船保平安。在 百姓眼中,神女是胸怀博大的护佑之神。在文人笔下,神女是美的精灵,是爱的化身。历代诗人屈原、宋玉、刘禹锡、元稹、苏轼、陆游及当代伟人 毛泽东等都对神女有着神奇的描绘和无尽的感慨,也写下千古绝唱的诗句,代代相传。
但既为“神女”,便难得一见,许多想要一探“神女”真容的游客,都因为天气的原因而未能如愿。 早在上船前,导游便向考察团的专家们提前打好了“预防针”,所以等到神女峰清晰无比的呈现在专家们的眼前时,也难怪大家发出阵阵的欢呼和赞 叹。
游船停靠,换乘木质画舫,“新三峡”的专家们将要考察一处“新三峡”的新景观——神女溪。神女溪是巫 峡南岸最神秘的一段峡谷,与神女峰隔江相望,长约15公里。峡内山高谷深,群峰叠翠、壑谷曲折、植被夏绿秋红,溪中波光潋滟,清流碧潭。但之 前水流变化莫测,船只行驶在这其中十分危险,便很难有游客领略其美景。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三峡水位的提升,原本湍急的航道如今变得碧波荡 漾,神秘的神女溪也成了三峡新的一处旅游胜地。
游船载着仍沉浸在巫峡美景中的专家们返航了,返航途中,中央新影国际传媒董事长兼总编辑、《新 三峡》总导演兼制片人杨书华,看着头顶处新修葺的栈道,向大家讲述了一段关于“骡子精神”的故事,“神女峰”之前只能远远在江中遥望,但为 了让游客能不留遗憾,近处观赏神女峰的尊容,在陡峭的岩壁上修筑了这条眼前的通向神女峰的石梯。大型机械无法工作,修建过程中的石料工具都 是用最原始的交通来运输的,就是骡子。陡峭的山势,超负荷的工作,这条石梯的修成,有多头骡子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种坚持不懈,敢于奉献的 精神正是三峡精神的体现,让大家十分动容感动。
随着游船靠岸,“发现新三峡”旅游专家景观考察团结束了在巫山的行程,将向下一站进发。虽然将 要离开巫山,但相信专家们的心中却不会忘记这里,这里的秀丽美景,这里的历史文化,这里的三峡精神,将是此次考察团最宝贵的收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