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摄制组生活——随记崇明岛
作者:宗元亮 更新时间:2015-08-24 16:20:00
自从加入了《新三峡》摄制组,我深切感受到了荧屏上几秒钟的画面需要摄制人员的大量的付出和辛苦,这次我们为了拍摄三峡移民余胜清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从库区云阳县驱车赶往上海崇明岛,途径1600多公里,历时20小时,一路高歌猛进,不知疲倦的到达余胜清的第二故乡——崇明县城桥镇。
车行上海长江大桥,路过长兴岛,那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岛。踏入崇明的土地,已是凌晨三点多,一条宽敞而宁静的陈海公路指引着我们奔向酒店,扑面而来的是泥土潮湿的气息,树叶浓郁的味道,突然觉得在喧嚣的城市呆得太久了。感叹在上海周边怎么还有这么一处如此纯粹的地方?只想静静的感受这一切。这个时候大家即是兴奋的,又感觉到了一丝丝的疲倦。到了酒店,大家卸下疲惫,美美地进入了梦里……
一觉睡到响午,集结号吹响,我们开始了一天紧张忙碌的拍摄工作,驱车前往东滩湿地候鸟保护区,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崇明岛,地势那么平坦,景观如同江南田地,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一道道河流,村落密布,道路交错,候鸟在田地里肆意走动,一点没有怕我们的感觉,是那么悠闲。如此原生态的环境,如同感受着江南的风光,闻着海上的气息,怎么也感觉不到一个海岛的荒凉。
第二天,天不作美下起了雨,刮起了台风,那也阻挡不了我们拍摄的脚步,我们来到了余胜清的家。映入眼帘的是二层的小洋楼,房子周围都是挂满丰硕果实的果树,宁静的村庄,优雅的环境,这就是三峡移民余胜清一家人的居所。作为三峡工程的外迁移民,他们感慨最多的是,这次移民他们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有了更好的梦想。从库区大山里搬迁到这儿,虽然远离祖辈生活的地方,但是从他们一家人的眼里我看到了他们的幸福。他们舍弃了美丽的故乡,来到这个陌生却又依旧美丽的第二家乡,为了三峡工程,他们做出了贡献,也付出了许多。
在采访余胜清女儿谈及她爷爷的时候,这个平时不爱多说话的小女孩流出了眼泪,她说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一定要到库区的大山里去支教,去帮助山区里的孩子。看得出,她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余胜清的爱人也和我们聊到,她很感谢三峡工程,要不是移民,她的孩子也许就会成为山里的留守儿童,毕竟为了生活他们都要外出打工。现在好了,守着大都市,就业很方便,离家又近,还可以照顾到孩子的学习,现在孩子在重点高中就读,成绩优秀,这次移民,值得。说到这儿,看着她满眼都流露出骄傲与幸福,我真正的感触到三峡工程的伟大,造福子孙,千秋万业。——中国梦,不是梦!
第三天,上天被我们的敬业精神感动了,天空霍然晴朗,我们的拍摄工作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