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一条大江的前世与今生
关注一条河流的梦想与命运
马回电站,是八十年代在嘉陵江上建的第一座水电站,也是嘉陵江千吨级船队在航行的第四天里要过的第一个闸口。这里是令驾驶“风顺666”的雷兴明船长最为担忧的一个地方,因为它老、设备不完善、闸道窄,再加上库区积满淤泥,特别容易发生事故。引航船员在货轮过闸时,前后转头看着,眼神极为专注。当我们顺利通过后,他立即从包里掏出笔记本记录过闸情况。
“三十年前,嘉陵江航运繁荣,而后没落,现在嘉陵江复航,可是我已经老了。”引航师傅今年57岁,他向我说出这番话时,我不禁想起了曹操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行船不怕险,只怕浅。”雷兴明船长说,而对于摄制组成员来讲,最艰难的是在过闸时如何抵御蚊虫的叮咬。入闸、放水、出闸,整个过程有时会持续一个钟头,在潮湿闷热的闸道内,黑色的小虫可用“恐怖”来形容!所以船上最大的耗材是“六神花露水”,尽管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通过马回闸口后,我们又过了凤仪、小龙门闸口,最终在昨天晚上抵达南充港,总共行船6小时零6分钟。
今天,在发船前,编导们给雷兴明船长做了一次采访,当编导问起他与家人的关系时,雷船长堂堂五尺男儿,竟红了眼睛,“毕竟常年在水上工作,总是对不住家人的”。现场的两位摄影师也是五尺男儿,都被他的话打动了。
我们喜欢拍“风顺666”上的船员廖哥和傅哥吃饭,他们吃饭时很沉默,对食物很珍惜,看他们端碗吃饭,让人觉得踏实。
“船员大都寡言,离人群远,不擅跟人打交道。”游胜清经理是此次试航负责14级航电枢纽“船来闸开”的联络人,常年招募船员的他总结出这样的观点。
今天通过青居、东西关两道闸口,下午17点35分抵达广安武胜。天上一直在下雨,雷船长有些感冒,却仍坚守作业。
摄制组在船上跟拍五天,工作人员也变得越来越有“深度”。我们和船员一样,每天都喝着嘉陵江的水,让它慢慢流入我们的血液,身体也跟着它律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