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一条大江的前世与今生
关注一条河流的梦想与命运
4月24日,大型纪录片《嘉陵江》摄制组继续广元市朝天区之行,先后到曾家山天坑、麻柳乡四坪村、李家乡、水磨沟等地进一步勘景、选景、挖掘嘉陵江的故事。
曾家山天坑
是日上午,摄制组来到曾家山天坑。
曾家山天坑在广元市朝天区曾家镇境内,位于曾家镇响水村川主山脚下。进入曾家山,绿树掩映着一个巨大的天坑,因川主山山顶原来有个川主庙,当地人将这个天坑称为川洞庵。
川洞庵属于白垩纪地层,它由两级漏斗组成,分三层,长径约650米,中径约400米,短径约50米,深约670米,容积约2.22亿立方米。在已知的世界级大漏斗中,比直径330米、深度70米、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阿里希波漏斗大出近十倍。
初入洞口,觉得寒气逼人。复行数十步,眼前一亮,一束光线从顶上打下来,就好像灯光打亮的舞台,极具戏剧性效果,摄影师兴奋地记录下这奇特的景观。
麻柳刺绣
离开曾家山天坑,下一个拍摄点是朝天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
是日下午,摄制组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之乡——麻柳乡四平村。这是朝天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许明生特别向我们推荐的重点拍摄内容。我们见到了麻柳刺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菊花,听她讲述了麻柳刺绣的传承故事。
李家锣鼓
李家锣鼓也是许明生副部长强烈推荐的省级非遗项目。
李家锣鼓由大锣、“脚盆鼓”、钹、马锣、冬锣五大件组成,其中大锣,“脚盆鼓”的造型最为奇特,大锣阳面有一个脐状小窝,演奏时敲击阴面而发声;脚盆鼓以椿木整凿而成,单面蒙皮,因形似脚盆而得名。
李家锣鼓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文化,是川北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打击乐的组合交响,节奏铿锵,给人一种真率质朴的美感体验。
当摄制组拜访李家锣鼓传承人刘三加的时候,正赶上他在李家乡村小学教孩子们打鼓,三个曲牌下来,孩子们打的是有模有样。摄制组看了非常感动,为李家锣鼓后继有人感到深深的欣慰。
水磨沟
在广元市朝天区青林乡、马家坝乡境内,有一片“世外桃源”——水磨沟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集溶洞、峰丛、峡谷、石崖、草坪、瀑布等自然景观于一体,又有青猴、大鲵、锦鸡等不少珍稀动物,素有“小九寨”之称,是一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神奇秘境。
摄制组在水磨沟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李锐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水磨沟勘景、挖故事。
“隔河看见姐穿蓝,好像一只下水船,有心到你船上坐,腰里又无半文钱。小哥说话好作难,有钱无钱请上船,这回把你渡过去,下回问你要船钱。”
当地的水磨山歌传承人龙明荣老师向摄制组介绍水磨山歌的时候,兴致燃起便唱了起来。龙老师唱歌好像跟人聊天,声情并茂,非常有感染力。
民歌是深具本地生活情感的镜像,是当地民俗风情最生动的载体。大型纪录片《嘉陵江》摄制组能够探秘天工奇绝的曾家山天坑、领略难得一见的民俗风情、聆听到古朴原真的民歌,深感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