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公司新闻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正文
《嘉陵江》创作手记之(18)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9-03-11 11:05:42
探秘养心亭
      春日晴好,大型纪录片《嘉陵江》摄制组的同事们,赶赴一场养心亭之约。
      爬上山坡,春天使者油菜花在路旁竞相开放,暂且留住了我们的脚步,欣赏完坡上美景之后,继续穿越林间小径,赶往似乎近在咫尺的养心亭。



摄制组在赶往养心亭的山路上
      在未介入纪录片《嘉陵江》创作之前,对养心亭早有耳闻,此亭与宋代著名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颇有渊源。对于拍摄之前的勘景,纵使专家之前解读无数,甚至有照片为证,终归百闻不如一见。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他的名作《爱莲说》家喻户晓。
周敦颐白描像
      公元1056年,周敦颐任合州(今合川)通判。鉴于当时合州文化相对落后,读书人不多,周敦颐几经周折,决定请合州乡绅张宗范主持学政,在学士山兴办州学,并带头讲学。同时邀请苏东坡等饱学之士来授课。一时合州州学名声大振,为当地培养了大批人才。办学期间,张宗范在学士山修建八角亭,请周敦颐命名。周敦颐挥毫而就“养心亭”,并意味深长地对张宗范解释道:“人,贵在养心也。”后来,周敦颐又写下《养心亭记》,内有“养心莫善于寡欲”“圣贤非性生,必养心而至之”等警句。
《养心亭记》部分内容
      我们登上山顶,环境甚是幽静,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好去处。我们所有探究、求索的目光,全部被一座红墙八角盔顶式石木结构建筑所吸引,它台基平面呈八边形,底层为十二边形石砌墙体,两面对称设门,门上横额刻有“养心亭”三个遒劲的楷书。亭身娟秀挺拔,也呈八边形,一共三层,逐檐上收,上下檐之角参差错落,亭角高啄,不相对应,别具一格。
养心亭
养心亭一角
养心亭牌匾
      由于门是紧锁着的,正当我们遗憾不能目睹养心亭内景致的时候,一位大姐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以为是游客,作为导演职业的敏感度,即便是游客我们也想探究他们眼中的养心亭以及何为养心之道!
摄制组导演采访廖女士
      这位大姐姓廖,从她的爷爷起就开始看守养心亭,八年前她的父亲又子承父业,继续守护工作。在距离养心亭不足300米的地方,有一座年代久远的石头房子,就是廖女士父亲的家,从小就在养心亭边长大的她,对养心亭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廖女士父亲的居住地
      廖女士给我们开了养心亭的门,使得我们有机会目睹了养心亭的内景:亭内中空,楼层间有木梯盘旋相接,梯窄且陡,沿着梯子而上,每层八方均开通窗,从窗口向西眺望,嘉陵江与合川城区的交相辉映的景致尽收眼底。
廖女士正在开门
养心亭内的木梯
廖女士与摄制组导演在养心亭内眺望合川
合川城市和嘉陵江交相辉映图
      实地勘察养心亭,更重要的收获是我们捕捉到了一种情绪。廖女士不善言谈,并没有给我们讲过多周敦颐和养心亭的故事,也没给我们解读何为养心之道,但当她回忆曾在养心亭内爬上爬下的童年趣事,爷爷守护养心亭的点滴故事时,尽管亭内有的地方光线偏暗,但我还能看到她眼中泛有莹莹泪花。

廖女士讲诉她和爷爷与养心亭的故事
      从合州(合川)相关史实资料记载中,许多名人学子都爱登临学士山,拜谒养心亭。
      历史学家张森楷,曾在养心亭内苦读十年,向学生讲述周敦颐养心之道。中国船王卢作孚,少年时代,每到周末,必手捧一部《诗经》,去养心亭下诵读。
历史学家张森楷移走之后的墓地
      光阴荏苒,悠悠九百多年,养心亭还存有淡淡的纸馨墨香之气,我们还是能从养心亭内细细寻觅到,当年周公的身影和许多名人的足迹。但说实话,周公的养心之道并不能被我们这些晚辈所全部参悟到。
养心亭内的石碑
养心亭内石碑一角
      当我们准备下山,摆手与廖女士道别的瞬间,我发现她原地没有动,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对于养心亭只算是擦肩而过,而他们是几代人的坚守,这种平凡的坚守何尝不是一种养心之道?
廖女士告别场景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物欲泛滥的当下,能坚守自己的那份信念,实在是难能可贵。
      感谢廖女士,感恩周公先生。纪录片《嘉陵江》摄制组的导演一致决定,与养心亭还会再相约。
ABOUT US新闻资讯A
公司名称:中央新影国际传媒
办公电话:010-63943203
传  真:010-63943203
邮  箱:xsxszz@zyxygjcm.com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1号(西长安街复兴门西段)梅地亚中心写字楼11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