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亘古千年的历史迷雾,
揭秘一条大江的前世今生;
开启绿色发展的时代梦想,
展示绚丽多彩的人文风情。
剑门关如何“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皇柏大道”为何能与古罗马大道相媲 美?到了昭化,为何不想爹妈?请跟我们一起前往广元市剑阁县、昭化区一探究竟。
10月14日,大型纪录片《嘉陵江》文化旅游考察团继续在广元市考察调研,今 日走进剑阁县和昭化区。
考察团在广元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光志,广元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庆华,中 共广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作协主席赵天秀,广元市旅发委主任张骏,广元市旅发委副主任强海英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的 陪同下,来到了剑阁县。广元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剑阁县委书记向永东,剑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侯宏,剑阁县副 县长郭扭只等相关部门领导在剑门关景区门口迎接。
首先,考察团和地方领导在剑门关游客中心合影留念。并到游客中心接待大厅 参观了剑门关景区模型,初步了解剑门关的地形、地貌、景点布局等情况。
剑门关,位于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剑门关形成于白垩 纪,是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底部最窄处仅50米的天然隘口,是自然天成的天下第一关隘。
剑门关风景区是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5A级景区,并入选《中国国家地 理》四川最美100个拍摄点之一,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它集蜀道文化、三国文化、战争文化、红色文 化于一体。
剑门关因其险峻,享有“剑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西 蜀门户”等称号。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里“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更让剑门关名扬天 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阁峥嵘而崔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唐的 诗仙由此仗剑出川。“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大宋的陆游由此入蜀 。由此可见登剑门关的难度之大。要想登上剑门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步行攀登,另一种是乘坐索道车直接登顶。
考察团一行在乘坐1、2号索道后,才到剑门关山顶,登上悬空玻璃观景平台。 从这里,可以看到剑门关绝壁千仞,七十二峰形若利剑,连绵300米横亘在四川北大门,俨然一道天然屏障,具有极其 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是中国历史上从未被从正面攻破的关隘。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大剑山(剑门山)中段, 依崖砌石为门,修建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并在大小剑山之间架筑飞梁阁道,金牛古道也被称为剑门蜀道 。
考察团与广元市、剑阁县领导合影
剑门关景区向考察团领导专家及新闻媒体展示民俗文艺节目。
随后,考察团与剑阁县领导在剑门关旅游景区举行大型跨媒体行动《嘉陵江》 旅游资源考察团专家座谈会。
座谈会由剑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郭扭只主持。广元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光志, 广元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庆华,广元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作协主席赵天秀,广元市旅游发展委主任张骏,剑阁县县 委书记向永东,剑阁县人大长委主任侯宏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座谈会。
中央新影国际传媒执行总编辑傅桃生,介绍《嘉陵江》考察团出席专家和媒体 ,并向地方领导介绍了大型纪录片《嘉陵江》及系列跨媒体行动的基本情况。
考察团领导专家及新闻媒体观摩剑阁县旅游宣传片。
中共剑阁县委书记向永东致欢迎辞。并详细介绍了剑阁县交通、自然资源与近 年经济发展情况,全县将旅游开发作为战略产业,以大蜀道为主体,做全域旅游,融合发展休闲康养旅游产品。
四川省旅游学会会长、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原副主任陈加林认为,“蜀道之 难,最难剑门关,嘉陵江是水上蜀道。”《嘉陵江》系列纪录片及大型跨媒体行动是面向国际市场,是广元市及剑阁县 宣传推广地方文化旅游的好机会。地方要配合媒体做好衔接,吸引更多国际游客,也希望《嘉陵江》摄制组能深度挖掘 剑阁县的世界性亮点。
原国家旅游局纪检组长王军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剑门关,十分感概。《嘉 陵江》跨媒体行动是以实际行动贯彻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对于 嘉陵江沿线来说,确实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感谢地方政府的支持,希望此次调研能取得好的成果,同时将《嘉陵江》纪 录片制作成为一部精品力作。
下午,考察团在广元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光志,广元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庆 华,中共广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作协主席赵天秀,广元市旅发委主任张骏,广元市旅发委副主任强海英,中共昭化区 委宣传部王壮等昭化区相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昭化区翠云廊景区参观考察。
翠云廊以剑阁古城为中心,西抵梓潼,北达昭化,南至阆中,绵延横亘,廊中 古柏上自秦汉,下迄明清,现存古柏八千余株,大多数树龄都在1700年以上。翠云廊景区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的核心景区之一,也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翠云廊古谓剑州路柏,被称为“三百里程十万树”,传为三国时张飞率兵所植 。这里的古柏树虽然经历沧桑,却仍然枝叶繁茂,生机盎然,被誉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
密集的古柏形态万千,风姿各异,翠碧连云。人们根据其长势、外貌和历史传 说取了许多美好的名字。如以长势命名的“鸳鸯树”、“姊妹树”、“罗汉树”、“观音树”、“白象吞石”等;以粗 壮命名的“状元柏”、“帅大柏”、“寿星树”等以史典命名的“阿斗柏”、“望乡柏”、“石牛树”、“仙女树”等 ,真是“千姿万态羞雷同”。
翠云廊,又称“皇柏大道”,是迄今为止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道路交通系 统,好比陆上交通活化石,堪与“罗马古道”媲美,因此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古道”。
翠云廊,是举世无双的古老行道树,是蜀道上的一颗明珠,是我国历代劳动人 民汗水浇灌的艺术品,是翠云楼远眺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象征。她不仅是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保护完好的中国艺术 珍品,而且是全世界的瑰宝。“蟠根惊窜蟒,弱干识栖凤”,“老柏参天合,人行翠幄中”,“翠云坠蹬道,尤爱柏参 天”。苍劲的身躯,留存了古朴风韵;翡翠的情怀,染绿了人们的胸襟。漫游在翠云长廊中,踏着古老的石板蜀道,想 秦关汉月,吟唐风宋韵,怀历史之苍茫,感岁月之悠长。
随后,考察团来到制高点远眺昭化古城。
昭化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地处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嘉陵 江水在此洄澜,水系宛成,太极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之美誉,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全国100个最美观景拍摄 地点,曾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最具人文底蕴古城古镇等殊荣。
昭化古城被誉为“中国古建制活化石”、三国蜀汉发祥地、通达古今博物城, 至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和2244年连续建县史,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
昭化古城景区占地1.3平方公里,为半开放式景区,古城内明清建筑比比皆是 ,拥有考棚、文庙、益合堂、怡心园等30余处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景点和民居院落。
俗话说“到了昭化,不想爹妈”,昭化古城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 之称,是古代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它因嘉陵江古码头而繁荣兴旺,当时可以沿江而下至上海,所以来到这里 ,红尘万丈,自然就不想爹妈了。
暮色中,考察团一行走入昭化古城乐楼。在这里,考察团领导专家、新闻媒体 一边与昭化区举行座谈会,一边欣赏昭化的民俗文化,一边品尝昭化的特色美食。
昭化区电视台主持人主持座谈会,介绍出席座谈会考察团领导专家和地方领导 。广元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光志,广元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庆华,中共广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作协主席赵天秀,广 元市旅发委主任张骏,广元市旅发委副主任强海英,中共昭化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龙兆学,中共昭化区委常委、宣 传部部长王壮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座谈会。
中共昭化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龙兆学向考察团介绍昭化基本概况,重点介 绍了昭化正在复兴黄金水道,建设广元港,为长江经济带共谋大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央新影国际传媒执行总编辑傅桃生,向地方介绍了大型纪录片《嘉陵江》及 系列跨媒体行动的基本情况。傅桃生总编辑表示,昭化不仅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党委、政府等相关部门领导都非常珍惜 和重视大型纪录片《嘉陵江》及跨媒体行动,相信昭化能够与我们携手,与嘉陵江沿线各地一道,共同做好《嘉陵江》 这片大文章。同饮一江水,共爱嘉陵江。我们会用纪录片视角挖掘嘉陵江旅游精品,打造嘉陵江文化旅游产业带和嘉陵 江绿色经济走廊,唤醒千年沉睡的嘉陵江。
四川省旅游学会会长、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原副主任陈加林认为,大型纪录 片《嘉陵江》及系列跨媒体行动,是昭化区宣传嘉陵江沿线历史、地理、文化、旅游等产业千载难逢的机会。建议昭化 区在旅游发展上增加嘉陵江元素,另外,突出码头和历史文化。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会长、国家公务员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作家协 会会员杨春光表示,这几天本来很累,可是一到昭化古城,看到这里很美就有劲儿了。昭化山美水美人更美,有文化自 信,这里保留了古时考棚,说明当地尊师重教的传统。“千年古蜀道,百里嘉陵画廊”,相信昭化旅游会腾飞发展。杨 春光会长现场给昭化作诗《昭化美》。
最后,考察团和当地领导共同观摩昭化旅游宣传片。当地大厨现场制作嘉陵江 生态有机鱼和宫爆鸡丁两道特色美食,在品尝地方特色美食的同时,大家一起欣赏歌舞、变脸、昭化酒等民俗文化表演 ,以及巴蜀评书家带来的《三国故事》。
今天是《嘉陵江》考察团行进第4天,明天将前往广元朝天区和南充阆中市。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