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际 观 察
2017世界旅游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17)》,基于对全球旅游经济总规模等核心数据的分析与预测,围绕“旅游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这一主线,对世界旅游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全球旅游经济仍将好于全球经济
2017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和全球旅游总收入将分别增长7.5%和4.2%,达到113亿人次和5.39万亿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17年全球GDP增长分别为3.4%和2.8%。显然,全球旅游经济增速继续领先于全球经济增速。预计2017年旅游经济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5.87%,对发达经济体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达10.13%,对新兴经济体GDP增长的贡献率将为4.52%。
全球旅游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欧洲、美洲、亚太三大板块在全球旅游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国均来自于上述三个区域;就其内部格局而言,欧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比例持续下降,亚太板块比例显著上升,正在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2005年至2016年间:全球旅游总人次中,欧洲板块占比从25.6%下降到16.3%,美洲板块从27.3%下降到17.7%,亚太板块从43.5%上升到63.0%;全球旅游总收入中,欧洲板块占比从42.6%下降到35.3%,美洲板块从32.4%下降到31.0%,亚太板块从21.0%上升到28.9%。
新兴经济体增长格外显著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国家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速显著超过发达经济体国家。同时,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全球旅游总人次和全球旅游总收入中的比例显著上升。2005年至2016年间,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接待的旅游总人次在全球中的份额从46.6%提高到68.8%,提高了22.2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国家旅游总收入占全球份额从23.4%提高到37.1%,提高了13.7个百分点。未来,新兴经济体国家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速均将显著快于发达经济体。
旅游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尤其是近两三年内,全球贸易增速显著放缓,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劳动力/人口流动和资本流动减少,全球化出现了分化趋势,甚至在部分地区有逆转迹象。在此背景下,旅游业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在旅游接待人次方面,国际旅游人次的波动性小于国内旅游人次,国际旅游增速与国内旅游增速逐步趋近,甚至在个别年份超过后者;在旅游收入方面,全球国际旅游收入增速快于国内旅游收入,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强化;旅游贸易保持稳步增长,2016年在服务贸易中占比达33.7%,为其最大组成部分。
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互联互通
2014-2025年间,全球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预计年均增长约5%。非洲的“南北经济发展走廊计划”、“渝新欧”欧亚洲际铁路工程、土耳其修建的世界上第一条跨越欧亚大陆海底铁路隧道、俄罗斯修建的连接亚欧美的洲际公路、中国等国联合修建的连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两洋铁路等,都将打通或即将打通旅游跨境流动走廊。各地航线的增加也为旅游者出行提供更大便利。全球性交通网络的建成,越来越突出城市的中枢地位,城市将替代国家成为全球供应链的关节点。在现有六大超级城市群基础上,到2030年全球将会出现50个超级城市群,形成一连串基础设施便利、供应链网络发达的地理节点,吸引全球的资金、资源、人才和技术。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将成为未来旅游业的超级节点。
旅游并购成为产业并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2016年期间,亚太地区中等规模并购交易中旅游业交易量和并购交易额均占5%;东南亚中等规模并购交易中,旅游业并购交易量占6.9%,交易额占6.3%;在澳大利亚,该比例分别为8.3%和7.6%;在日本,该比例分别为6.6%和5.4%;中国(含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该比例分别为3.3%和3.3%。2016年前9个月欧洲并购交易中,旅游业并购占交易总额的4%,占总交易量的5%。
旅游业与共享经济的融合度不断提高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发展迅速,目前全球已有上万家共享经济企业,涉及交通、餐饮、空间、物品、资源、知识、服务、医疗及金融等多个领域。旅游业与共享经济天然契合,是共享经济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以共享经济为特征的企业已广泛介入或渗透到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方面面,基本实现了与交通出行、住宿地产、导游陪同、旅游咨询、餐饮服务、健康娱乐、物流与购物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以Airbnb等为代表的共享旅游企业发展迅猛。
纵观“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旅游投资
目前,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中国对外旅游投资正加速发展,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模式多样、投资区域扩大等特征。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旅游投资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南亚是热点地区
“一带一路”区域的国际旅游总量占据全球的70%以上。据国家旅游局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为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中国游客和超过2000亿美元的旅游消费,同时还将吸引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旅游被认为是“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中共识最多、分歧最小和基础最扎实的领域。
目前,中国对外旅游投资与对外开放大格局表现出一致性,即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海上丝绸之路”地区的旅游投资企业数量明显多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投资企业数量。
从全球范围看,西欧、北美、亚太地区是全球旅游经济规模最大的3个地区,其中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东南亚是旅游业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
正因为如此,蓬勃发展的国际贸易、便捷的交通区位、优良的度假资源、庞大的旅游经济规模,使得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外旅游投资的重点地区。
饭店旅行社是主要业态
从投资业态看,“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旅游投资主要聚焦于饭店、旅行社、餐饮等旅游领域,包括旅游管理与咨询、签证业务、免税品、餐饮管理和投资等。中国国旅、中铁集团、阳光国际商务有限公司等大型国企,在新加坡、柬埔寨、泰国、尼泊尔、阿联酋、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都有布局。
从投资主体看,主要分为典型旅游企业和非典型旅游企业,典型旅游企业如中国国旅、港中旅、海航集团、广之旅等主营业务为旅游的企业,非典型旅游企业如中铁集团等能源、地产、农业企业等,这些企业将旅游业作为配套主营业务发展的辅助性业务。目前,非典型旅游企业已成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旅游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化战略选择是当务之急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投资增强了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旅游经济影响力,有利于打造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报告提出,中国旅游企业未来仍面临一些挑战,应及时把握投资机遇,充分分析东道国的旅游经济规模和潜在消费能力,合理规避和控制投资风险。
中国企业需优化对外旅游投资的战略选择,应充分利用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投融资平台,促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上层设施建设;充分契合“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欧亚大陆桥等战略走廊,将旅游业投资纳入宏观经济投资和国际贸易中,推动旅游贸易投资便利化,确保旅游投资的安全和稳健。
中国企业要合理选择对外旅游投资的国别和模式。例如东南亚地区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不仅旅游经济规模庞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且华侨华人比例高、文化亲缘度高,可以作为中国企业对外旅游投资的重点关注国家。
在进入模式方面,根据企业投资动机和东道国国情,可相应选择股权投资和非股权投资。如在东南亚的经济型饭店投资、在线旅游投资等,可采用股权投资方式以确保利润最大化;而在西亚、中亚、中东欧地区的旅游投资,则可采用特许经营、管理合约等非股权方式以降低投资风险。
国 内 聚 焦
2016中国旅游投资分析
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字,2016年全国旅游直接投资1.3万亿元,同比增长29%。旅游投资延续了民营资本为主、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为辅的多元投资格局,新型业态受到投资主体的青睐。
主体:企业加速整合扩张民间投资主体地位稳固
2016年,旅游企业间资源、业务整合型投资增加。国企改革加速推进,以增强国有资本战略性影响力为目的的整合性投资不断增加。国旅集团整体并入港中旅集团,两者合并打造最大旅游央企。锦江集团收购维也纳酒店及百岁村餐饮,加强对中档酒店的渗透。华侨城战略重组云南世博集团,加快开发地方旅游市场。
另外,以完善产业链为目的的并购重组不断加剧,其中,围绕渠道端和资源端的整合性投资最为突出。首都航空战略投资途牛,加强渠道端建设。携程投资东方航空、久栖,加快对资源端的控制。同程和万达旅业合并,整合万达旗下12家旅行社,完善线下环节,谋求线上线下协同效应提升。
在此背景下,全国旅游投资延续了民营资本为主、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为辅的多元主体投资格局。据统计,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7628亿元,占全部旅游投资的58.7%,主体地位稳固。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分别占总投资的19.1%和15%;股份制企业投资快速增长,占比1.5%,同比增长62%;外商投资和其他企业投资分别占比1.5%和4.2%。
图1 2016年旅游投资主体结构
业态:新型业态受青睐投资增速加快
2016年,旅游景区项目、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购物项目、旅游饭店投资等传统旅游业态的投资依然占据主要地位,但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集中流向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以及温泉滑雪、低空飞行、工业旅游等新型业态。
从数据来看,文化旅游投资6593亿元,占全部比重为26.9%,生态旅游产品投资5717亿元,占23.3%,乡村旅游投资3856亿元,占15.7%,同比增长47.6%。低空旅游和工业旅游,较2015年同期分别增长84.2%和69.8%。滑雪、特色餐饮等项目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28.8%,投资增速最高。
图2 2016年全国旅游投资资金流向
图2 2016年全国旅游投资资金流向
另外,随着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快速增长,旅游业的投融资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对创新型旅游产业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有126支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超过6000亿元。其中,65%的基金投向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度假、养老旅游及旅游小镇等领域。
图3 2015年和2016年旅游投资业态情况对比
地域:东部地区是投资热点西部地区投资比重加大
从旅游业投资地域来看,东部地区依然是投资热点。民营资本53%的资金投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主要投资大型综合类文化旅游项目;外商投资有76%的资金投入东部省份。
2016年,东部地区实际完成投资6627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51%,同比增长28.7%。旅游业已成为东部地区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受全域旅游发展推动,西部地区投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旅游投资快速增长。据统计,西部地区实际完成投资3737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8.8%,同比增长37.7%。其中,政府和国有企业对西部地区旅游投入的比重相对较高,投资相对集中于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旅游村镇类项目。
随着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西部地区正日益成为投资者关注的新区域,后发优势明显。
图4 2016年旅游投资区域结构分布
图5 2015年和2016年旅游投资区域结构对比
模式:投融资模式不断创新 PPP模式加快发展
除传统旅游投资模式外,创新型旅游投资方式不断涌现。特别是2016年国家加大支持PPP模式投资力度,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逐步扩大PPP模式的应用。截至2016年11月,旅游行业项目PPP投资数量592个,占PPP投资项目总数的5.7%,总投资额6115亿元。PPP成为推动地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新业态项目建设的新型旅游投资模式。
2017中国旅游投资十大热点领域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今天,旅游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最具有潜力的投资领域。旅游投资正成为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预计今年全国旅游直接投资将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旅游投资明显加快
全域旅游的加快推进,吸引了各类社会资本加速投资旅游业。旅游业在调结构、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等方面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目前已经有大量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快速转向投入旅游业,这不仅为资本自身找到了新商机,也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产品,增加了旅游消费多样化选择。
互联网继续加快发展,进一步助推了大众化旅游消费快速发展,近6年来,中国旅游集团、中青旅、携程、华侨城等众多旅游企业共投资旅游业1500亿元。据统计,各类大型企业纷纷进入旅游投资市场。互联网企业前10位中有9家投资旅游业,5年累计投资达350亿元,线上线下旅游企业渗透与融合加剧,传统旅游格局不断改写。房地产企业前5位全部投资旅游业,投资额达1.7万亿元。国美、苏宁、中粮等传统企业也纷纷试水旅游业。
与此同时,国际品牌加快中国的投资布局。全球458家国际品牌奢华酒店中,253家在亚太地区建设,其中在华项目占58%。目前有迪士尼、环球影城、乐天世界、乐高乐园、东方好莱坞等8家世界主题公园在中国建设或规划。
旅游业已站上投资的风口。不可否认,好项目找不到有实力的投资商、有实力的投资商找不到好项目的现象广泛存在,这就要改变投资项目与投资者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现象,实现资本和项目的有效对接。有专家分析,旅游投资是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造的重要突破口,优质旅游项目建设是迎接大众旅游时代和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
投资主体趋于多元
全国旅游投资依然延续了民营资本为主、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为辅的多元主体投资格局。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7628亿元,占全部旅游投资的58.7%,投资热点从房地产业向旅游综合体及文化旅游转变。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分别为2484亿元和1945亿元,分别占全部旅游投资的比例为19.1%和15%。
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偏好也有差异。民营资本53%的资金投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主要投资大型综合类文化旅游项目;政府和国有企业对西部地区旅游投入的比重相对较高,投资相对集中于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旅游村镇类项目;外商投资更青睐东部地区,有76%的资金投入东部省份。
景区投资也保持稳定态势,新业态投资增速加快。去年旅游景区项目投资继续增加,实际完成投资7371亿元,占全部旅游投资的56.7%,比重最大。旅游购物项目投资872.8亿元,同比增长24,4%,增幅最大。从业态分布看,资金流向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以及温泉滑雪、低空飞行和工业旅游等新型业态。
此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快速增长。截至去年底,全国有126支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超过6000亿元。浙江、山东、江苏、四川、山西五个地区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数量最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养老旅游及旅游小镇等是旅游产业基金投资重点。
十大领域成为热点
未来旅游投资环境向好,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城镇化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深入推进以及减税惠民政策的推出落实,旅游投资空间与领域不断拓展。以下10个方面将成为未来旅游投资的重要领域:
一、是与休闲农业相融合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休闲农庄、特色乡村、乡村精品民宿等将快速发展。
二、是低空旅游产品,包括低空旅游线路开发、航空旅游小镇、低空旅游飞行器等。
三、是在线旅游产品,包括旅游互联网金融、目的地旅游资源整合、内容创造性产品以及分享型旅游产品。
四、是旅游大数据与智慧旅游产品,包括各地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大数据应用、智慧旅游交通、智慧旅游政务、未来景区、未来酒店等。
五、是休闲度假产品建设,包括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体、特色旅游小镇、特色商业街区、综合性度假酒店、精品酒店等。
六、是文化旅游产品,包括大型演艺、主题公园、文创园、音乐公园、艺术中心等。
七、是体育旅游产品,包括竞技性体育赛事、参与性体育赛事、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节庆活动、滑雪场等。
八、是康养旅游产品,包括中医药养生基地、体检机构、治未病中心、养生度假基地和老年旅游产品。
九、是研学旅游产品,包括研学基地、主题博物馆、休闲书屋等。
十、是新型旅游装备制造业,如邮轮游艇、飞行器、游乐设施、房车、木屋、滑雪和高尔夫用具等。
未来旅游投资的规模将持续扩大。各类特色小镇以及旅游综合体将成为资本聚集的重要载体,旅游投资结构更加合理,效益更加显著。此外,资本、技术、创新还将助推旅游投资快速增长,在线旅游企业、科技旅游产品投资将持续增长。
面对日益增多的旅游业投资热潮,更需保持冷静清醒的认识。大量资金迅速投入旅游业会不会造成“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产生新的产能过剩?盲目单纯靠投资拉动旅游经济,片面地采用地产投资的方式开发旅游,对旅游业的负面影响可能会非常大。专家表示,要立足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优化旅游投资结构,加强对社会资本的引导,推进重点领域投资持续健康增长,防止出现一味求大求快、借旅游之名行房地产之实等现象。
热 点 分 析
2017世界各国旅游竞争力分析
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2017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本双年报告从旅游环境、政策条件、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四方面的14项具体指标做出排名,对136个经济体旅游业促进经济与社会效益潜力进行评估,并以丰富数据分析各国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短板。
报告数据显示,传统旅游强国依然领跑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榜单。尽管受到恐怖主义困扰,欧洲诸国仍在旅游业竞争力榜单中优势明显。西班牙、法国、德国高居前三,英国、意大利、瑞士同样榜上有名。此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也进入排名十强。
中国亮眼 亚洲出彩
在本年度的评估中,中国表现亮眼,在136个经济体中名列第15位。
从具体指标来看,中国的文化资源(第1位)和自然景观(第5位)排名全球领先。
而随着对旅游业发展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旅游产业在国际开放程度(上升24位)、信息通信就绪程度(上升8位)、旅游基础设施水平(上升9位)和游客服务水平(上升10位)等方面均有提升。
同时,报告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排名,中国应在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旅游安全,维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特有自然资源方面加大投入。
不仅是中国,亚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样表现出色,除日本外,香港(第11位)、韩国(第19位)、马来西亚(第26位)排名均有所上升,印度进步最大,前进12名至第40位。如今,旅游市场规模仅次于欧洲,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最友好的旅行目的地。本地区2016年入境国际游客超过3亿人次,入境人数全球增长最快。其中,到访中国的国际游客约5700万人次,占地区总数的20%以上。出境游方面,中国仅有5%的人口持有护照,每年出境游人数远超1亿人次,成为地区最大的客源市场。世界经济论坛航空与旅游行业总监Tiffany Misrahi认为, 旅游业的亚洲世纪已经到来。
旅游发展 藩篱消除
目前,全球旅游行业收入已占到全球GDP总量的10%,每10个工作中就有1个来自于旅游业,行业发展速度远高于全球经济发展平均水平。人们旅行支付能力和全球交通便利性的不断提升也将支持旅游业未来的发展。
报告指出,尽管保护主义倾向正将全球贸易拖入寒冬,但未能阻止国际旅游业进入春天。全球旅游产业的逆势增长正在帮助各地人民消除藩篱,搭建更多沟通的桥梁。与此同时,各国开发有效的签证政策也更好地保证了游客的出行安全与便利性。诸多证据表明,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推进国家间互联互通是一国发展数字化战略的必要条件。
2017中国城市投资竞争力分析
在2017年6月13日-14日召开的“2017中国文旅大消费创新峰会”上,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权威发布了《中国城市旅游投资竞争力大数据分析报告2017》。
该报告由北京大地云游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合作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所和大地风景国际旅游集团。
《报告》整合了全国345个地级市、2000多个区县、上万家旅游景区的数据资源,覆盖近百余项数据评价指标,通过八大类创新评价模型的建立,科学梳理了包括自然、文化、交通区位、市场、设施、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的数据信息,综合评定城市的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和休闲旅游投资竞争力、综合旅游投资竞争力三个方面内容。
一、中国城市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排行榜
中国城市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分布整体呈现离散化态势,但仍具有如下特点:
东部、中部地区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强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尽管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交通区位、旅游消费能力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沿海地区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强于内陆地区,尤其是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明显较强;
省区中心城市的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普遍强于同省区的其他城市,如黑龙江的哈尔滨市、辽宁沈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疆的乌鲁木齐市、陕西西安市、青海西宁市、西藏拉萨市、四川成都市、云南昆明市等。
二、中国城市休闲旅游投资竞争力排行榜
因为对休闲旅游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连续性或者自相关特性,我国城市休闲旅游投资竞争力分布相较于观光投资竞争力分布呈现更为明显的地域规律性。东部城市的旅游投资竞争力明显强于西部地区,整体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弱的态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东部省区的休闲投资竞争力较强,西部省区中,云南、贵州及四川局部城市的休闲投资竞争力也较强。受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东北、西北及青藏高原的休闲投资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中国城市综合旅游投资竞争力排行榜
综合旅游投资竞争力强的城市以经济发达、区位优越的东部城市居多,分布较为集中,中部综合旅游投资竞争力强的城市分布较为分散,包括西安市、重庆市、成都市、宜昌市、昆明市等,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综合旅游投资竞争力普遍较弱,但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省区的城市表现出较强的投资竞争力。
专 家 视 角
王琪:中国旅游投资的主流方向是特色小镇还是旅游度假区?
当前旅游投资行业的两大热点是特色小镇和全域旅游,这两个由住建部和旅游局分别主导的概念,正在被各种人群以各种理由反复强调!
然而,在中国,正确的好事往往会做过了头,真理再往前一步就是谬论。特色小镇现在发展过热,正在变成了一场运动而正在变味。当前,各地为了争抢做出更多的特色小镇,已经出现了把特色小镇之“特色”演化成为一场“编故事竞赛”的现象。各个省份基本上以100个小镇为标配,分别用国家级、省级特色小镇的概念一批批地宣布名单,这样下去,全国三年之内3000个小镇呼之欲出。
这些小镇真的有生命力吗?特色小镇真的能成为经济发展、中国城镇化乃至文化旅游进步的主流吗?要知道,特色小镇本身是有特定含义的概念,其核心产业并不是旅游业,大量以旅游产业为核心产业的小镇只能算是旅游小镇,并非国家提倡发展的特色小镇的核心内容。旅游产业是特色小镇应该具备或者说必须具备的产业,但不应该是特色小镇唯一的产业,至少不应该是核心产业。反过来看,像以乌镇、古北水镇等为代表的旅游小镇本身就是一个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它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是主题旅游度假区产品中的一个组成内容,有人把它们也当成特色小镇的案例,完全没有搞明白两个小镇之间的差异性。
然而,住建部公布的首批特色小镇70%却恰恰就是文化旅游小镇,现在虽一再强调特色产业的重要性,并在第二批遴选时强行给出了文化旅游小镇不得超过总数30%的限制,但从前不久各地宣布的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上看,仍然有大量的特色产业被定位于了文化旅游。据笔者看,各地把大量的旅游小镇当特色小镇来搞,找当地文化特点当特色而不去培育真正的特色产业,不是他们不想为而是不能为也。
目前,特色小镇也许只能出现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只能出现在中心城市的周边区域。绝大部分特色小镇的产业聚集需要更多的必备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便捷的交通、前沿的信息、高品质的生活,较低的社会管理成本,上下游产业的配套、人才的汇集等等。中国人口的迁移变化过程的大趋势依然是城市化,处于大城市和广大乡村之间的小城镇暂时还不可能是中国城市化的主流!趋势存在,但不能人为地夸大其分量,不要花费巨量财力去催生,更不要当成主流!
对于很多并不具备很好的发展特色产业基础和条件的地区,正儿八经地搞文化旅游才是正路,搞旅游项目投资,对于大多数地方而言,更具备现实的普遍性和适用性。文化旅游一样可以有主题,更需要有特色,可以包括景区、旅游小镇、度假区、古镇、旅游综合体!文化可以加旅游,也可以加特色产业,但却也可以不加!没有特色产业,只要有明确的主题、或海滨、或温泉、或主题乐园、或户外运动,只要你有资源、有文化、有旅游产品、度假酒店、好的风光,不加特色产业一样是世界知名,游人熙熙攘攘,赚个钵满盆满。
事实上,相比较对产业聚集要求甚高的特色小镇,以各类丰富的文化旅游内容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对于积极发展旅游产业的各地政府和绝大多数投资企业更具有操作的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魏小安:旅游投资“热”发展中的“冷”思考
早在2015年底,就提出要“警惕旅游发展泡沫”,直至2016年底,泡沫真的来了。从投资角度看,有些泡沫是可以利用的,就像一瓶啤酒如果没了泡沫味道自然不佳,但如果全是泡沫那也定然无法下咽,现在的问题是“度”的拿捏。所以,任何一个产业发展,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社会有拉动,这才是发展的原动力。
现在有些地方的执政者好大喜功,开发商贪大求洋,规划者推波助澜,评审者随波逐流。在面对投资商的时候,投资额成了衡量项目是否能落地执行的标尺,动辄十几亿的项目投资,在很多地方看来“小钱还是不够过瘾”。
但是,投资越多越好吗?项目越大越好吗?构想越狂放越好吗?
目前新的跑马圈地相较以往规模已经放大,所以一级开发、二级招商,是最佳模式。当然现在一次圈占,逐步推进,其间官场也有很多变化,包括投资商也有很多变化。市场被项目选择、被运行要求、被政策利用,这是目前的基本情况,但是尽管如此,目前还需要适度开发。
旅游投资不是越大越好,现在也不是越热越好,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好办事,所以现在格外需要重视开发,锦上添花。
另一方面,近年来大量资产雄厚的跨界企业进驻旅游业,严重地影响和改变了旅游业发展。
结构优化、消费细化、企业强化,这是中国旅游发展现在真正的短板。
眼下,技术社会发展正处于加速状态,机械化解决了人类重体力劳动,智能化解决了人类重复性劳动,这些看似与我们的日常工作毫无相关,但却又戚戚相关。
随着技术社会的迅猛发展,未来10-20年很可能出现腾出更多劳动力的局面,那时候也许就是每周4天工作日,乃至每天4小时工作制。未来的四种劳动:创造性劳动、情感性劳动、休闲性劳动、服务性劳动,而六个领域:大数据、大智慧、大教育、大健康、大休闲、大服务。
随着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可以预见未来的四种劳动和六个领域与旅游业结合的将何其紧密。
“未来传统旅游领域转型升级、新兴旅游领域开拓进取、泛旅游领域彰显未来,你在哪个领域之中,你到底应该追求什么。
未来旅游的新兴领域,如度假发展、温泉发展、营地发展。户外运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低空运动,将大行其道。
“我们把这个格局看明白,把我们的项目看明白,才能使我们的产业更加发展,使我们的产业更加健康。